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:
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
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
大眾網
|
海報新聞
大眾網官方微信
大眾網官方微博
時政公眾號爆三樣
大眾海藍
大眾網論壇
山東手機報
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:
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
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
2022
大眾網
鄧夢嬌 王艷彩 梁紅國 通訊員 張圣虎 劉安琪
手機查看
編者按:喜迎二十大,奮進新征程。蒙陰是一片紅色熱土,是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發生地。傳承紅色基因、賡續紅色血脈,一幅老區新畫卷正徐徐展開,百姓生活殷實,特色產業興旺,沂蒙精神代代傳,“兩山”實踐譜新篇。即日起,在臨沂市委宣傳部指導下,蒙陰縣委宣傳部、大眾網·海報新聞聯合推出“老區新貌·崮鄉走在前”系列全媒體報道,生動講述新時代多姿多彩的、時尚繁榮的、充滿青春活力的美麗富強幸福新蒙陰,激勵干群踔厲奮發、篤行不怠,意氣風發向未來。
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 鄧夢嬌 王艷彩 梁紅國 通訊員 張圣虎 劉安琪 臨沂報道
戰火紛飛的年代,烙煎餅做軍鞋,帶領鄉親們全力支前的“沂蒙六姐妹”讓人動容;新時代,“不怕苦,不怕累”的沂蒙精神持續散發熱量。5月11日,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走進“沂蒙六姐妹”家鄉蒙陰縣野店鎮,了解沂蒙精神在這里永續傳承、發光發熱的故事。
沂蒙六姐妹
“沂蒙六姐妹”紀念館坐落于蒙陰縣野店鎮煙莊村。據蒙陰縣政協副主席刁傳東介紹,館內主要展示了以張玉梅、伊廷珍、公方蓮、楊桂英、伊淑英、冀貞蘭六姐妹為代表的沂蒙婦女,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擁軍支前、無私奉獻的革命歷史。
5月11日,在“沂蒙六姐妹”紀念館,公方蓮的孫子伊西順向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講述了奶奶給人民子弟兵攤煎餅的感人事跡。“我沒見過奶奶,聽父親說,奶奶手上有一處顯眼的傷疤,是在支援孟良崮戰役期間,她一人看三盤鏊子,兩天兩夜沒合眼,攤了160斤煎餅。攤到最后頭暈眼花,眼皮兒直打架,烙著烙著就睡著了,手伸在火燙的鏊子上,烙出了水泡,她用涼水洗一把臉,又接著烙,一直堅持到任務完成。煎餅運走了,她也累倒了,胳膊上留下了永久的傷疤。”伊西順說。
楊桂英的女兒公愛民
“在解放戰爭中,我的媽媽楊桂英與姐妹們一起做軍鞋、烙煎餅、籌糧草,為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。此后,她繼續發揚戰爭年代光榮革命傳統,在村里擔任婦女隊隊長,帶領村里的婦女們一起打水庫、修水利、搞生產,工作出色,她一直是我的榜樣!”看著紀念館里媽媽的照片,再聊起媽媽當年的事跡,楊桂英的女兒公愛民眼淚盈眶。
在伊廷珍生前居住的老房子內,還保留著當年一針一線為人民子弟兵納的鞋底。“俺娘眼明心細,做得一手好針線活。那時候為了完成3天內做200雙軍鞋的任務,手都磨壞了。一只鞋底至少要納120行,一行要過30多針,將近4000針密密麻麻的針腳,讓鞋子更耐磨耐穿。有時候鞋面布不夠了,她就把自己正穿著的衣服大襟撕下來做了鞋面布。”伊廷珍兒子徐美安說。
徐美安講述媽媽伊廷珍當年為人民子弟兵納鞋底的故事
“沂蒙六姐妹”是沂蒙山區的光榮和驕傲,她們是沂蒙根據地擁軍支前的縮影,更是千千萬萬沂蒙老區女性一心向黨、支持革命、獻身革命群體形象的代表。在新時期,“不怕苦,不怕累”的沂蒙精神持續散發熱量。“新時代沂蒙六姐妹”之一牛慶花,就出生在沂蒙六姐妹的家鄉野店鎮。她用自身的艱苦奮斗實現了從普通村民到直播網紅的“蝶變”,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,摘掉窮帽子。
見到牛慶花時,她正拿著籃子,在山上忙著給桃子疏果,并實時直播。“我們從果樹開花就開始直播記錄,從開花到結果整個生長過程都會通過直播記錄,讓廣大網友更全面直觀地了解我們蒙陰的果品”牛慶花說。
牛慶花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,但是她骨子里滲透著沂蒙六姐妹般吃苦耐勞的性子。近幾年,隨著直播電商高速發展,她由原來的傳統電商積極向直播電商轉型,通過快手平臺宣傳售賣蒙陰特產,走上了直播電商的道路。“一到秋收季節,村里的老大娘、大爺會帶著家里的農產品來找我,讓我在網上幫忙賣,我總是爽快地接下,看到他們開心,我就覺得人生更有意義。”
牛慶花接受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采訪
“掙錢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初的心愿,但隨著事業的發展我的心愿變大了,我是沂蒙山的女兒,我認為把咱的家鄉介紹出去,為沂蒙山的優質土特產做好代言,讓更多的人能通過產品通過我了解我們的蒙陰,讓沂蒙六姐妹的家鄉煥發出勃勃生機,這才是我的心愿。”牛慶花說。